▲2021年5月27日,一列高铁在青岛胶州湾旁经过花海。图/IC照片
近日,我国第一辆出口国外的高速动车组——雅万高速动车组及综合检验列车在青岛顺利下线。
yibo雅万高铁动车组成功出口印尼,标志着“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雅万高铁动车组在青岛下线,这也让青岛的高铁装备制造“出圈”。
高铁产业对一个城市意味着什么?
yibo青岛,隐藏的高铁制造之都
说起青岛,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青岛的海景很美,蓝天绿树碧水。
作为“北方第三城市”,除了拥有南方海港城市的宜居环境外,青岛的产业发展也颇具特色。
yibo此次雅万高速动车组在青岛下线,体现了青岛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方面的实力。
据央视报道,下线的高速动车组和综合检测列车主要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生产,依托中国标准动车组先进成熟技术磁悬浮列车再创中国铁路神话,时速350公里,适应印尼当地运行环境和线路条件,结合印尼当地文化,进行适应性改进,按照中国标准设计制造。
这不是青岛高铁制造第一次迎来高调时刻。青岛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历史悠久。
青岛的轨道交通产业基础雄厚,一直是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高地”。在高铁时代,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的轨道交通产业起源于1900年。1952年,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机车“81号”在青岛试车成功,结束了中国人不能制造火车的历史,也拉开了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的帷幕。
除了为印尼设计建造的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外,2021年7月20日,中国中车(601766))。交通系统也在青岛成功下线。
高铁的开行也催生了青岛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作为青岛打造的5大产业集群之一,据青岛当地媒体报道,2019年,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
在工信部公布的2021年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已成为全国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
2021年,青岛将召开全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大会。本次大会还向外界揭示了青岛交通装备制造的背景。
截至2021年底,青岛市共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26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10多家。高速动车组累计产量占全国在运高速动车组的55%,城轨车辆占20%。青岛不仅有中车四方(601126))、四方庞巴迪等东道公司,也带动了青岛威奥铁路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的发展。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成立于2018年,是青岛市交通装备产业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已成为青岛振兴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官方数据显示,青岛90%的轨道交通产业聚集于此,不仅有中车四方等3家主机厂,还有127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 .
近年来,在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青岛的高铁技术和制造能力在中国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相关媒体披露,截至2020年,“青岛造”高速列车将占全国运营动车组的60%左右,地铁车辆将占全国25%左右。
根据青岛市相关规划,“十四五”期间,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产值力争到2035年突破2000亿元,突破5000亿元。
▲7月5日,工人们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车体事业部城轨车体车间生产线上。图片/新华社
这些城市也在靠高铁“变高”
截至2021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4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从2020年的14.6万公里增加到16.@ 2025 年 >50,000 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将从2020年的3.8万公里发展到2025年的5万公里。
高铁建设的巨大需求也让部分城市依托高铁产业迎来了经济发展的“窗口”。
除了青岛,株洲、长春、唐山、成都等城市也在全力以赴,借助轨道交通产业围绕主机厂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厂谋求更大发展。
以湖南株洲为例磁悬浮列车再创中国铁路神话,京广、沪昆铁路呈十字形穿过株洲,所以在普通铁路时代,株洲被称为“火车牵引之城”,曾与郑州并称“北郑州”。南厂”。
株洲除了是交通枢纽,还是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基地。目前,中车集团旗下中车诸暨、中车株洲所、中车电气、中车投资控股、中车时代电气等5家子公司均落户株洲。主机及零部件企业330多家,主机产品本地配套率达到80%以上。是以“复兴”、“和谐”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车辆“心脏”和“大脑”的主要制造基地之一。
牵引辅助变流器、网络控制系统、显示器、充电器、无线数传装置、轴温实时监测系统、转向架失稳监测装置等八个子系统中的大部分都安装在“复兴号”上。 ”。株洲人。
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与青岛一样,也入选了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据湖南日报报道,在中车诸暨、中车株洲院等主办企业的带领下,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迅速。 .
新京智库注意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株洲已经形成了国内最完整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体系。智慧轨道、高原高铁、双层磁浮等新产品逐渐壮大。电力机车占全球市场份额27%,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得益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中小型航空发动机产业等产业集群的发展,株洲工业增加值近十年年均增长9.6%年。
不难看出,青岛和株洲这两个传统的轨道交通制造中心,正在借助高铁的发展实现自身产业的转型升级。
不同于青岛、株洲等传统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中心,成都、长春等城市通过引进大项目,利用现有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快速增长。
以成都为例,成都轨道交通行业的龙头企业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由中国中车与拥有高速磁浮技术的中车青岛四方共同投资设立,有产业化实施的技术路径。
长春正积极争取中国中车支持,通过中央与地方合作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包括成立合资公司长春中车长春铁路装备服务有限公司,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京章智能动车组、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动车组等产品。
▲7月16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中车长春客车有限公司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调试车间,技术专家对复兴高铁电气系统进行检查图片/新华社
高铁行业能带来什么?
在强调制造业发展韧性和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背景下,高铁产业链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关报道指出,轨道交通产业链长,从上游技术研究、设计开发、设计咨询,到中游建设、装备制造,再到下游运维、增值服务等。
从产业链来看,相关城市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大多集中在中游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专用系统装备等产业。
这是因为,在高铁产业链中,中游的装备制造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自主创新程度最高,产业带动效应最明显。
更重要的是磁悬浮列车再创中国铁路神话,高铁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除了国内建设如火如荼,从全球来看,高铁市场的需求空间也很大。
相关学者根据各国铁路网规划测算,未来20年,全球铁路建设需求量约为12万-15万公里磁悬浮列车再创中国铁路神话,其中高速铁路建设将占大约 1.50,000-30,000 公里。投资需求非常旺盛。
随着中国高铁成为“走出去”的一张靓丽名片,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高铁出口必然迎来井喷时代,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雅万高铁出口印尼,是中国高铁品质得到国外客户认可的最好证明。据悉,这是中国高铁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首次在海外落地。
目前,中国中车的高铁产品分布在六大洲的101个国家,其生产的列车已通行全球近83%的有铁路的国家。
不同于开通高铁、改善交通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市“赌”的高铁产业还在于重塑自身产业链,推动自身产业转型升级。更深层次上,高铁巨大的市场需求也表明,瞄准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铁产业链,是相关城市的正确选择。
例如,青岛利用城市更新的契机,“腾笼换鸟”,集聚全市90%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资源,建设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链、实链、补链、延链重要项目和科研机构入驻,打造轨道交通领域技术创新源泉。
“铁路的声音是一千两黄金”。高铁不仅是便捷的交通通道磁悬浮列车再创中国铁路神话,其衍生的高铁产业和高铁经济更是相关城市争夺第一的“大杀器”。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谁抓住了高铁带来的机遇,谁就赢得了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作者/新京智库研究员查志远
编辑/李晓晓
yibo校对/刘跃
- 2022/09/16全球首yibo富“大出血”:巴菲特二季度亏
- 2022/09/16高速动车组yibo首次出口这些城市,是依托
- 2022/09/1570年铸造强大武器yibo:新中国国防科技武
- 2022/09/15中石油加yibo油卡有什么优惠 DATE: 202207
- 2022/09/15广西壮族yibo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广西左江